近日来,学院“反邪科普”实践团正在杭州衢州两地有序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由十二名学生骨干组成,其中还有5名预备党员。在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袁小凤教授以及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徐灿琪老师的带领下,一路实践,一路学习,带着红色课堂走进了中小学课堂、乡村基层、国际友人群体,进一步拓展了支部品牌“红色流动课堂”的内涵,点燃了沿途的学习热情。
航天育种亲体验 天工开物助成长
7月8日,实践团一行人协同浙江省科技馆研学的小朋友们来到了杭州市临平区戚家桥村的航天育种紫色产业园区。
“这些路边常见的植物其实不是杂草,而是一味中草药”“同学们,你们知道玉米为什么会变成紫色吗?”“航天育种的玉米和正常玉米有什么区别?”袁小凤教授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带领大家认识路边的各种植物,讲解航空玉米的原理,点燃了在场大朋友小朋友们的学习热情,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中医药、农业、生物科学、环境生态知识相结合的科普课堂也让大家收获良多。
百草悠悠进我心 中医文化传友谊
7月12日,国际教育学院黄在委老师带领自印度、印尼等地国际友人来到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与实践团同学们亲密交流。在座谈会上,实践团成员们分享了一些在黄塘村的经历以及感受,让国际学院的同学们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之后,实践团还邀请了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到当地中医疗养基地的当归厅、百草园进行走访、学习,在实地走访过程中,袁小凤教授带大家认识了百草园里的一些中药材,并简要介绍了这些中药材的作用,她教导同学们学习中药不能只用眼睛看,还要去闻、去感受,百草悠悠香满园,中医文化已然浸润同学们的心灵。
专业实践燃梦想 乡村田间铸希望
7月13日上午,实践团成员们背着锄头,踩着黄泥,顶着烈日和高温,在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的油茶田间忙碌着。他们运用所学的生命科学专业技能,在袁教授的指导下,研究种群的植物多样性,探索黄精套种对于油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解决林下黄精套种的关键技术,为当地林下经济的发展奉献青春力量。“红色流动课堂”也在师生努力下成功流进了山林乡野。
同学们的实践过程并不容易,斜坡十分陡峭,少有落脚的地方,且植被密集,容易打滑,测量组的同学必须小心谨慎地在斜面上移动,这给物种多样性的统计增加了难度。此外,高温天气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汗水沾满了脸庞,浸透了衣物,但他们咬紧牙关,完满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在实践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过程中确实很热很累,但是看到袁教授白色的身影还穿梭在油茶林里,就有了一种莫名的力量,能够坚持到最后,感觉非常开心,能用自己所学解决当地生产问题,也觉得很有意义。
公益课堂进乡村 红色精神我传承
7月13日晚,袁教授带领实践团的同学们继续开展“红色流动课堂”进中小学系列教育活动,为当地的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红色公益教育平台。
她从当地油茶的优势蜂种入手,为大家讲解了蜜蜂对于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并针对当前蜜蜂逐渐消失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引起了小朋友们广泛的思考。同时,实践团成员也结合自身所学,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堂生动的反邪科普课堂以及中药香囊制作课堂,将生态文明科普、反邪宣讲、中医药文化带进中小学生课堂里,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据悉,yl66.vip金沙棋牌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课堂为载体打造“红色流动课堂”支部党建品牌,通过“专业+思政”双融双促的育人模式,将政治理论学习与生命科学专业技能、中医药发展历程和中草药知识等方面相结合,由支部党员通过流动课堂的形式走进校园课堂、乡村基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科学学科相互融合,促进红色文化传播与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本次暑期实践,进一步拓展了“红色流动课堂”的载体,擦亮了生科党建品牌的新名片。通过“红色流动课堂”,袁小凤教授已带着支部党员走进中小学、走进兄弟院校、走进社区基层、走进乡村田间,连续开展了30余次授课活动,收到了一致的好评。